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

何华先:睡觉的鱼好赚钱《致富经》

发布时间:2015-11-03  来源:央视网
摘要:节目看点:这是一场南鱼北调的战役。这是一间给鱼营造美梦之旅的工厂。他是鱼的造梦人。2014年,他将广东的活鱼运送到全国50多个城市,销售额近20个亿。

 

  节目看点:这是一场南鱼北调的战役。这是一间给鱼营造美梦之旅的工厂。他是鱼的造梦人。2014年,他将广东的活鱼运送到全国50多个城市,销售额近20个亿。

何华先:睡觉的鱼好赚钱《致富经》

  广东佛山,我国淡水鱼养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。

  这是收获的时刻,6亩鱼塘将起出5万斤鲈鱼,这是人们辛苦了8个月的回报,整塘鱼收购价达到100万元。

  广东省佛山市水产养殖户陈镜:有钱挣,反正这几年养鱼都有钱赚,农民都好。

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俊杰:鲈鱼,或者叫加州鲈,在全国现在养殖的产量大概是34万吨,但是在广东就占了23万吨,而且广东主要集中在顺德和南海两个区域,都在佛山,所以说这边产量就等于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。

  面前的美味,很可能来自千里之外。你吃的鲈鱼,每三条,就有两条是来自佛山。然而,这鱼,是何人所养,又是谁,将这寻常美味,翻越整个中国送到国人的餐桌?

  在国内水产行业里,有一个人的举动,牵引着整个行业的风向。

  2014年,何华先将广东的鲜活淡水鱼一路北上运至全国的50多个城市,最长运输时间超过50个小时,成活率99%以上。这个纪录,就是整个行业的纪录。2014年,他企业的交易额接近20个亿。

  一场南鱼北调的序幕才刚刚开启。千里之行,始于这个水桶。从此刻开始,这些鱼的命运与这只水桶息息相关。

  何华先:你看到了吗,他现在用桶,还要加一些水上来。

  记者:还要再加水,对啊。

  从塘口到岸上不过10米,人们先是在桶里加水,称重时再把水滤出去。

  记者:重不重啊?

  捕捞工人:这个啊?重。

  记者:你一个人能抬的动吗?

  捕捞工人:不行。

何华先:睡觉的鱼好赚钱《致富经》2

  记者:为什么不把这里面的水倒出去,这样抬着就会轻松啊。

  捕捞工人:没有可能的。

  即便再重,人们也坚持用水桶抬鱼,这是佛山水产业里心口相传的法则。

  鱼离开水的瞬间,就像人突然受到了惊吓。一番混战之后,很多鱼都挂了彩儿。

  何华先:不带水上来,它的尾巴就红得很厉害,摔红掉了,它一跳起来就这样,刺竖起来,鱼和鱼会扎起来。

  记者:这个鱼鳞都掉了。

  何华先:鳞都掉了,对啊。

  身上有伤的鱼是走不远的,桶里加上水,鱼会安静下来,彼此间的摩擦也会变得润滑。

  何华先:这个第一个环节是最重要的,如果在这个环节没有做好的话,这个鱼想达到五六十个小时,是不可能的,除非你就在周边市场卖,不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。

  记者:这个鱼会发到什么地方?

  何华先:这个发北京和西安。

  记者:那大概什么时候就到北京?

  何华先:后天晚上。

  记者:后天晚上?

  何华先:对。

  记者:要开多长时间相当于?

  何华先:要开36个小时在路上。

  许多年前,人们习惯用可以漏掉水的筐来抬鱼,这样的鱼只能在周边销售。直到今天,国内很多水产区,仍觉得没有必要连水带鱼一起抬。然而,一条鱼的路途能走多远,从它出水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。南鱼若要北调,要求每一个环节的完美链接。何华先要求工人必须全程带水操作。在何华先的带动下,如今“带水作业”已是佛山水产业严格遵循的法则。一个地区人们观念的转变,也由此推动了一方产业的发展。

  这里即将进入一天中最为忙碌的时刻。早上从各个塘口收来的十几种鱼,纷纷赶到,排队进场。

  然而,早上还活蹦乱跳的鱼,在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后,已经有了奇妙的变化。

  记者:这个鱼一抓。

  何华先:小心会扎手。

  记者:这个鱼一抓就能很老老实实在你手上。

  何华先:对。

  早上还欢蹦乱跳的鱼,现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在手上。

  不仅如此,几个小时之后,这些鱼还将逐渐进入梦境,同时开启他们的北上之旅。经历最长50个小时的睡眠之后,他们会在千里之外的目的地醒来,然后,欢蹦乱跳地下车,时间,仿佛在他们身上不曾发生过。

  这是一个一年365天,都不会停工的工厂。凭借给鱼营造一场美梦之旅,2014年,这里创造了近20亿元的交易额。

  这,也是20年前,福建小伙何华先想都不敢想的一个美梦。

  何华先:来广东之前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钱。

  何华先的妻子林芳:以前一百块钱都拿不出来。

  1996年,28岁的福建人何华先,卖掉妻子陪嫁的戒指,凑够了上广州的路费。广州之行,他发现了一个商机。回到福建,何华先又卖掉了妻子陪嫁的最后一个值钱的物件。

  何华先:我就跟她这样讲,我说把那个手镯拿出来卖掉,卖掉以后我说凑一些钱去广东。

  何华先的妻子林芳:我当时其实我都不敢跟我娘家人说,我卖戒指卖手镯,我不敢说,你回去跟家里人说,老家人会觉得看不起。

  记者:会不会父母也心疼觉得你嫁的不好。

  何华先的妻子林芳:也会。

  如果,将变卖嫁妆,支持丈夫创业,比作一次投资的话,时间作证,这是何太太人生里回报最为丰厚的一笔。

  何华先:我以前好像有说过一句话,以前我就说过,要买三斤黄金给她。

  记者:三斤?

  何华先:三斤黄金给她。

  广州黄沙水产市场,人们在以各自的方式求得生存。数年后,他们中定会有人身家不菲,这不是猜测,而是已经数度上演的神话。何华先的财富神话,也由此开始。

  20年前,何华先从广州的档口收活鱼,然后卖到长沙。当时,国内的活鱼运输全都要依靠飞机。大商家几乎垄断了飞机有限的舱位。新入行的人,只能等着抢剩下的舱位。在很多人眼中,这是个没法做大的生意。小虾争不过大鱼,似乎是一个永远无解的难题。

  何华先:当客户需求,你跟别人一样的时候,你在市场里就没有话语权,当你慢慢你做出来的东西有话语权的时候,第一你的盈利会更好,赚的钱更快,第二个市场当你有话语权的时候,你操作起来就很顺。一定要让客户依赖你,逐步地依赖你,从跟你合作,到依赖你,离不开你一样,那你这个事情做起来就更好做。

  看似无解的难题,却被何华先找到了解题的诀窍。9年之后的2005年,这个靠着卖掉老婆嫁妆起家的无名小卒,竟成了广东水产界公认的“鲈鱼大王”。

  何华先认定,要想在行业内有一席之地,必须突破大商家对运输渠道的垄断。何华先,想到了一个行业内还从没有人做成功过的方法--用火车运送活鱼。

  记者:没有人做成功过是吗?

  何华先的同行谭醒南:是的。

  记者:那没有人试验过吗?

  何华先的同行谭醒南:有人试过,鱼死了。

打印 责任编辑:希望